小學校園空間設計的發展現狀同空間趣味性設計的需求
(一)、小學校園空間設計的發展現狀
小學校園空間設計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社會教育觀念的不斷新,小學校園空間設計己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可是,小學校園空間發展現狀究竟如何呢?
在我國的小學校園空間建設中,學校的決策人與設計者一直缺乏與兒童進行溝通交流,忽視了校園空間與兒童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導致小學校園空間的建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傳統的小學校園空間,只是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學空間,沒有考慮兒童的心理發展需求,僅僅以兒童的安全為原則,空間的形式都是標準化、一致性的,這樣小學校園空間設計必將給人一種單調而乏味的感覺。
小學校園空間設計不注重教學空間以外的活動空間,忽視了其他活動空間對兒童的教育意義。單調的學習方式不適合兒童的發展,同時與小學教育的目標相背離。小學校園空間的形式大都是長條式,內部只有簡單的線性走廊,只是作為快速通行的空間。短暫的課間休息,兒童只能站在擁擠的走廊間互相張望,這樣的小學校園空間設計不能滿足兒童互動交流的需求,對兒童的思維發展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教育觀念的不斷新,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校園空間設計的發展,使得校園空間的功能愈來愈健全,同時也不乏有一些不錯的設計作品。隨著小學教育的改革,人們意識到小學校園不但是知識學習的空間,也是交流互動的空間,對兒童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小學校園的發展,校園空間布局加靈活自由從而擺脫了長條式形式,這樣的空間布局,為兒童和教師提供了多的互動交流空間。由于校園空間的局限性,樓層越來越高,設計者越發重視公共空間、走廊與樓道間、屋頂平臺的空間開發利用。
隨著我國校園的不斷發展,諸多小學校園空間設計對兒童的關懷越來越顯著,開始關注空間布局的多樣性,色彩的豐富性,活動空間的趣味性等多方面。學校也有了自己風格特色的探索,從簡單的空間到功能化的空間組合,再到開放課堂及游戲場所的設計,使得小學校園空間充滿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
對于小學校園空間的設計,要從單一的課堂教學中走出,多樣化的培養兒童,融合教育學、兒童心理學、設計學等多種學科,充分體現出設計的整體性,通過趣味開放的空間的營造,逐步形成個性化、互動性的小學校園空間。
(二)、空間趣味性設計的需求和構成
小學校園的設計者應具備童心,體會空間的童趣,才能創造一個屬于兒童的快樂空間。空間趣味設計應該滿足兒童視知覺的感知,應該從視覺、顏色、空間、造型等多方面著手,重視兒童的成長需要,形成小學校園空間趣味性設計的構成因素。
1視覺
研究表明,在正常大人所獲得的信息量中,80%來源于視覺。但視覺在認知活動中的作用并非如此,而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的,小學兒童的視覺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視敏度與顏色視覺。其中顏色視覺主要是指對顏色差別的辨別能力。顏色辨別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兒童的顏色視覺能力的發展同小學的校園生活是亦步亦趨的,因此小學校園空間的設計應該注重兒童顏色視覺的發展。
2色彩
小學兒童己經能正確辨別各種顏色,對經常見到的顏色也能叫出名稱。同時,隨著辨色能力的提高,兒童己具有對顏色的偏好傾向。例如對比反差大、濃烈、鮮艷的純色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引起視覺興奮,有利于視力發展,也有利于促進兒童心理良好健康發展。兒童比大人顏色觀察敏感性強,例如兒童繪畫作品的顏色往往純度要比大人高。
3空間
空間知覺是人腦對物體的大小、形狀、方位、距離等空間特性的反映。兒童的空間知覺發展較早,空間知覺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是在空間能力的加工與策略上存在著差異,但是可以伴隨著成長過程而逐步發展。因此,在小學校園空間的設計中要細致考慮是非常必要的。
4形狀
兒童在進入小學后,由于接受有計劃的教學,在形狀知覺能力方面會得到培養,對幾何圖形和概念都有了初步了解,但其形狀知覺的發展水平較低。
的兒童,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需要與具體的事物進行聯系。那么在小學校園空間中的設計者可以結合兒童的形狀認知能力,可以將墻體、設施、窗戶、樓梯的造型設計成較為生動的形象或抽象的幾何形體,特別是低年級或相互組合成較為生動豐富的波浪紋狀,形狀的變化能夠引起兒童的注意,促進形狀知覺的發展,使得想象力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