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頭市匯文學校分享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忽視使用主體
其一、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
事實上,近幾年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和投人都逐步增大,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在和規模方面也都有所進步,但是在結構和層次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依然缺乏足夠重視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人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實際上,目前不少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對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加之部分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在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經常出現資源配置缺乏、資金投人不到位等問題,這些也導致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隨意性和局部性問題。
(二)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
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教師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很多小學教師在信息化知識方面相對L乏,也缺少專門的培訓和教育,導致部分教師很難熟練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同時在信息化教學材料的選擇和設計方面也明顯不足,造成形式化的信息化教學,甚至沖擊了學生的中心和主體地位。
(三)教學手段缺乏性
雖然不少小學都開始推崇信息化教學,但是很多教師還是沿襲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盡管也運用了信息化手段,但運用缺乏合理性,不僅手段單一,而且缺少與學生的互動,造成學生沒有參與感,信息化教學的優點也無法發揮。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運用信息化手段,只是以學生興趣為目的來使用多媒體教學,并沒有深人探討教材內容,只是信息化了,卻沒有與教材緊密結合,也就失去了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其二、忽視使用主體
校園是兒童快樂成長樂園,校園形象與否能夠直接影響兒童成長的環境。
有的學校建造得恢弘大氣,盲目建設,擠壓原有的空間建造實用性相對較小的廣場,以及配置與廣場相應的“草坪”,使得學校呈現壯觀宏偉的氣勢,也使校園風貌在短時期內為之改觀。但是,這樣地主觀對校園設施的改造,對于兒童的成長卻未必有益。
少年兒童是小學校園功能屬性的主要承接者,其年齡范圍大致在6-12歲,他們的這段童年時光大部分都在校園度過,再此期間身心都會經歷顯著的變化。校園并不僅僅是他們讀書求知的地方,是完善語言能力、維護情緒健康發展、鍛煉思維能力、學習與人交往、培養積極向上人格等的天地和環境。因為校園的設計者缺乏從兒童的心理及行為特征出發,無視兒童發展需求,采用所謂的“標準化設計手法”由此引發種種問題。
小學校園空間的趣味性,應當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學校教育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學生的發展,而是將目光主要放在傳授知識上。趣味性設計以使用者的要求為依據,其的本質是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