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頭市匯文學校分享小學教育的性質與特點以及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應用能力
<一>、小學教育的性質與特點
小學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教育工作者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小學教育與其他相比,具有基礎性、啟蒙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
基礎性是指小學教育是服務于基礎教育的,特別是服務于小學教育的。由于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因此小學教育也注意基礎性。
啟蒙性就是指小學教育是服務于小學教育,服務于小學生的,小學教師擔負著開啟學生心智的任務。由于小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對來說較少,而他們所見到的外界事物又是如此的豐富,再加上小學生還不具備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所以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和探究傾向,小學教師如何保護并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傾向,就顯得極為的重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傾向在口常生活中主要表現為他們的“為什么”特別多,由于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早期,所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大多都是整體的、綜合的認識。因此我們的小學教師就需要掌握與兒童成長發展廣泛聯系的基礎性、啟蒙性知識。綜合性是指小學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大與學術領域,它要對小學教育的整體,即對小學教育的各個學科的教學、小學德育、小學班隊工作、小學教育科研、小學教育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的的培養和訓練,進行綜合的的研究。實踐性,是指小學教育課程應突出活動課程和實踐性知識。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強調融教育于活動之中。與中學課程相比,小學課程傾向于綜合化、重視活動課程,這就對小學教師綜合教育實踐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
<二>、小學教育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應用能力
在小學信息化教學建設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素養,還應當具備一定的教學信息化技術操作能力。因此,學校應當注重培訓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輔助信息化教學的操作能力,同時做好信息化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同時,小學教師也應當主動學習信息化技術教育手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敢于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較大化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此外,學校還應當建立專門的考核和評價機制,來鼓勵學生提升網絡學習、信息資源運用以及課件制作能力,也可以通過課程展評和競賽比賽等方式來提升其信息化應用能力。
開發和利用資源是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基礎,作為地方行政部門和教育部門,應當以區域信息技術教育中心為基礎,將信息資源給予各個小學,并加大投人鼓勵學校建設校園網,如果沒有條件的小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推動信息教學的發展。
此外,還可以打造區域間的教學資源庫,鼓勵不同地區的小學教師合作教學,并交流各地的特色教學模式,總而言之,這種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非常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既省時省力,又能推動信息化教學的不斷進步。